Rui時評|何時不再為“豬周期”而神傷?
“五花肉25元一斤,排骨30元一斤,最近豬肉價格沒有太大波動!苯,中國經濟網一則《生豬年底供應加大豬肉價格穩中有降》上了農業板塊的熱搜。豬糧安天下,足見國人對生豬購銷行情、豬肉價格波動的敏感度。
養豬業里有一個詞是許多人的痛,那就是“豬周期”,它是指“肉賤傷農”“肉貴傷民”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在瑞安,有多家生豬養殖企業,這些企業對自2019年開始至今的這波“豬周期”,有著切膚感受:豬價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點,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而當豬價下跌到最低谷時,又讓許多養殖企業挺不過寒冬。
“豬周期”不管是波峰還是低谷,往往埋下的是來年瘋狂的惡因,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養殖戶、乃至一個國家的經濟,“豬周期”的劇烈波動都不是一個健康的現象。近些年,“蒜你狠”“姜你軍”等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現象頻發也是一個道理。
因此,面對“豬周期”或其他周期,除了農戶要練好內功,理性對待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尤其是農業信息化建設,推出齊全的農產品交易指數,建設更完善更具預見性的農產品交易平臺,已經成為擺在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改革課題和民生舉措。
所謂的"豬周期"并非是不可逆轉的,用好用足手段,盡力壓扁周期,避免大起大落是關鍵。別再拿"豬周期"當市場調控不力的幌子,別拿"豬周期"當有關部門工作不力的"遮羞布",讓老百姓"三月不知肉滋味"其實不是什么"豬周期",而是相關部門市場調控的"懈怠周期"。
(作者 黃曉宇)
(編輯:管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