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食記】三分面七分餡!一個瑞安咸菜餅的自我修養!
“我”是一個看似平凡卻又不普通的咸菜餅。最近,我在瑞安市融媒體中心7樓小火了一陣。原因是一個穿披風的圓臉胖子將我帶給了他的同事當“接力”,就是你們現在說的下午茶。不出所料,嘗完后,帥哥靚女們幾乎個個對我念念不忘。是金子總會發光,好大餅總會飄香,看樣子是瞞不下去了。
“我”來自市區郵電南路一家小有名氣的煎包店。凌晨2時,我的制作者江建國就會先到店里開門,簡單收拾一下之后,把整理的工作交給他愛人和員工,他馬上要趕到菜市場,去挑選一樣重要的食材:豬后腿肉。
江建國不貪心,一天只做300個和我一樣的兄弟姐妹,肉的用量并不算大,但一定要新鮮,所以他堅持每天去一趟菜市場。除非店休,否則雷打不動。
作為一個大餅,看似其貌不揚,普普通通,卻在每一道工序上保持應有的“自我修養”。
和面拌面揉面,簡單的工作,從手上掛起的青筋就知道從不借用機器,因為只有這樣的面才能讓“我”的外皮有足夠的口感。
豬腿肉、五香干、咸菜、蝦皮、香菇、洋蔥等食材是為填充我的肚子所準備的餡料。
當一個餅做到三分皮七分餡的時候,你就知道我的實力屬于哪一個層級了。難道我沒有資格喊出:還有誰嗎?
這位就是我的創造者:江建國。有沒有覺得認真做事的男人和一個真材實料的大餅一樣,充滿魅力!
和傳統街頭的咸菜大餅不同,“我”不會泡在一天都不換、看起來黑呼呼又深不見底的大油鍋里。改良的爐具看起來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只要發現鍋里油出現一點黑色,江建國就會馬上換成新油。
有沒有發現,我也不像傳統的大餅那么干扁。我圓咕隆咚胖乎乎的,畢竟我的肚子里面塞滿了餡料。咬我第一口,你就能感覺外表酥脆,內里軟綿;咬下第二口,滿滿的餡料連同酥皮夾雜著熱氣帶肉汁“嗖”的就鉆進嘴里了,享受!
當然,除了和我一同出鍋的兄弟姐妹之外,煎包店里還有很多我家族的表親——豬油鹽餅、米餅、茶葉蛋、糯米飯、煎包。雖然沒有像我那么受歡迎,但口碑也是相當不錯的。
看著絡繹不絕的客戶,和那些被我快饞哭的小孩兒,隱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吃餅不忘開店人,這位老奶奶就是江建國的母親。早年她曾是一家國營單位的早餐大廚,后來自己開了一家早餐店,也就是燕子煎包的前身。細細數來,這家店已有40年,老人家現在已經算遞了交接棒,但總是閑不住,得空就喜歡來店里坐一會兒,瞅一下,還不自覺地喜歡給后輩打打下手。來,吃貨們給這位老奶奶鼓個掌吧。
作者王志
(編輯:金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