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食記】瑞安古法制作的紅糖,不僅僅是糖!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瑞安的深秋,是甘蔗成熟的時節。馬嶼的甘蔗田里,一座座古香古色的稻桿棚搭建的紅糖廠坐落于甘蔗林間,高聳的水泥煙囪矗立屋頂,源源不斷冒出白煙。紅糖廠開工啦。
古法制作紅糖的技藝,在瑞安歷史悠久。有多久?今年78歲的老一輩紅糖制作人、馬嶼老王紅糖廠負責人戴賢生告訴記者,具體年代他也無從知曉,“在我小的時候,馬嶼就有紅糖制作了!
要追溯紅糖的歷史,借用季羨林先生的研究,他說,紅糖在我國具體起源時間“始于三國魏晉南北朝到唐代之間的某一時代,至少在后魏以前”。其產生初期并未被廣泛食用,基本作為藥用,用法在《千金要方》《食療本草》等藥典中均有記載。自唐太宗遣使去印度學會了蔗糖改良技術,明火熬煮方法得到普及后,我國甘蔗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紅糖逐漸走進百姓家,也從藥用向食用過渡。
老王介紹,50公斤甘蔗,僅生產出5公斤至5.5公斤紅糖。由于紅糖的整個加工過程中,不加入除石灰外的任何化學試劑或食品添加劑,且沒有經過高度精練,因而紅糖完全保留了甘蔗原有的風味和營養物質,對促進健康有正面效用。紅糖除了具備糖的功能外,還含有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營養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督】禃r報》報道,紅糖把甘蔗內的果糖、還原糖、葡萄糖、糖蜜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全部結晶,為多元糖,保留了特有的顏色、焦香風味和多種營養成分。
紅糖在我國不僅作甜味劑,而且從古到今都被認為是保健品。在瑞安本地,紅糖自古以來就是產婦坐月子的必備食品,給產后的婦女補養身體。老戴說,每年紅糖廠開工時,總會有周邊的村民來為自家待產的孕婦采購足量的紅糖坐月子期間備用。
在日常生活中,紅糖也普遍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例如,紅糖煮荷包蛋、紅糖粥等各種需紅糖調味的甜品,在“特殊”的日子里喝上一杯暖暖的紅糖水。
對于沿海的瑞安人來說,海鮮是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紅燒鯧魚、紅燒帶魚、海鮮大雜燴,哪一樣缺得了紅糖的調味。海鮮上市的時節,只要在紅燒的海鮮里放點糖、放點醬油,就能讓人鮮掉眉毛了。
近年來,有些紅糖廠還會跟制作麻花的作坊合作,一起出品紅糖麻花,是非常受歡迎的時令性零食。而在以前沒有零食的年代,蔗農會讓紅糖廠的師傅把熬出來的糖漿裹在甘蔗上做成“糖錘”,分給家里的孩子們。在那個年代,一根“糖錘”帶給孩子的歡樂絕不亞于現代孩子們一頓肯德基帶來的歡樂。
幾十年來,瑞安傳統的制糖技藝,在歲月的長河里歷久彌新。紅糖的地位,在瑞安人的心目中仍然占據重要的位置。紅糖,不僅僅是紅糖,與生活息息相關,與童年的記憶深深關聯。
記者蔡玲玲
(編輯:金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