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打銅板”
貪玩是小孩的天性,大概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是這樣罷。小時候的我也是一個游戲迷,放學后常常流連在村頭巷尾的銅板室和街機室,比現在孩子還要上癮。如今,可能沒多少人知道啥是“打銅板”,但對我們來說,“打銅板”卻是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
“打銅板”,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流行的一種街機游戲。因游戲幣酷似一枚枚銅板,故該游戲被形象地稱為“打銅板”。游戲機像冰箱那么大,屏幕則有電視大小,跟現在游藝廳的游戲機款式差不多,我們稱作“銅板機”。通常是兩人操作,兩邊面板上各有一根搖桿和幾個按鈕,可以操縱游戲對象的行進方向,以及各種技能殺招。
初見銅板機游戲,是在80年代中期,那時我還沒上學。在塘路邊建奶叔叔店里,第一次看到像電視那樣可播放游戲畫面的游戲機,更神奇的是里面的人物、飛機等對象可以隨意操作,如同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盡管游戲畫面非常簡陋,像素極低,動作遲滯,但我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再后來,塘路邊的游戲廳漸漸多了起來,游戲也多了,比如街霸、拳皇、恐龍快打、西游釋厄傳、圓桌戰士等等。
小伙伴們對銅板室的嗅覺像狼犬一樣靈敏,凡是方圓十里之內的銅板室都逃不過我們的火眼金睛。從塘下到瑞安城關,只要看到藍色帆布遮擋門面的地方,我們都曉得那就是銅板室。以前,但凡兜里有了幾塊零花錢,便利用上學或放學的空檔,鉆進逼仄的銅板室里!岸郝∵恕,當把標著“中西”的銅板塞入機箱卡槽,滾進機肚里去,發出非常美妙動聽的聲響,一場精彩的游戲便開始了。
銅板室里,常常是玩的一個,看的一窩,高高矮矮,胖胖瘦瘦,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扎堆,目不轉睛地瞅著游戲屏幕,比看動畫片還著迷。 “啪!啪!啪!”大孩子用力拍著銅板機上的按鈕,大有一副不把銅板機拍碎誓不罷休的架勢,大聲吶喊著,全身心地投入到令人激動的游戲世界里。而斜靠在竹椅上的店老板已對眼前的一切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也懶得管了。因囊中羞澀,有個別頑劣的小孩居然在銅板上動起了歪腦筋,趁老板不注意,將細繩吊著的銅板塞入銅板機的卡槽里,當銅板觸發開關,又迅速將銅板吊了出來,屢試不爽。終于,有幾個倒霉鬼最后被店老板發現端倪,被惡狠狠地攆了出去,列入禁玩黑名單。(作者 余盛強)
銅板的行情么,一塊錢通?梢再I到三四個游戲幣,而高手只用一個幣可以玩一兩個小時,甚至一整個下午。他們把搖桿搖得“飛起”,瘋狂按鍵、拍鍵,但規則如此,又不能趕“金主”回家,實在看不下去了,店老板只得陪笑臉,委婉地提醒:“娒啊,時間不早了,該回家吃飯了吧?”“該回家寫作業了吧?”
打銅板,也是與長輩們斗智斗勇的過程。我同學“爛頭”的母親焦急地四處找自己的娃,逢街坊鄰居便問:“看到我家‘爛頭’了嗎?不知‘死’哪去了!比绻玫健霸阢~板室”的回答,“爛頭”的媽媽便發了狠:“今天非揪出這個‘棺材兒’不可!”徑直往塘路邊那家銅板室奔去,手中“棒爛西”(一種竹條)搖得嘩啦啦作響。
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銅板室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常常有學生翹課、遲到,老師、家長深感頭疼,有關部門也大力打擊過,但銅板室像打不死的小強,春風吹又生。有些同學玩得起勁沒把握好時間,拖到最后幾分鐘才飛奔回學校,在老師的威逼利誘之下,玩伴們“招供”了,于是,罰站、寫檢討、請家長,三部曲上演。
常常徜徉于銅板室的我,網癮過度,影響了學習,甚至影響了中考發揮?陀^上說,玩游戲,對鍛煉思維有一定的幫助,但過度了,沉迷了,就變成一件壞事,F在,很多青少年沉迷“王者榮耀”等游戲,與我們當年沉迷打銅板雷同,甚至有過之。他們因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而深陷虛擬的世界,釀下苦果。真心希望孩子們能從虛擬世界里走出來,勇敢面對,使出渾身解數,把那些困擾他們的一個個“怪”給消滅掉,讓少年時光更加陽光、充實和鮮活。
(編輯:陳良和)